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74年,前身是安徽省大江机械工业学校,1997年更名为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独立升格为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安徽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学院是安徽省人才培养工作优秀院校,是全省24所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院校之一,建有中央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学院坐落于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合肥经济圈骨干城市——安徽省六安市,与六安市人民政府隔路相望,紧邻六安市火车站和汽车南站,距离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大约30分钟路程,距离六安市火车站和汽车南站约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捷,市内各汽车站均有公交车直达学校。学院是六安市文明单位和园林单位,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享誉世界的淠史杭人工灌渠依傍学院蜿蜒流过,六安市中央公园、滨河公园、水上公园环绕校园四周。
学院设有四系两部,即机械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和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两个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和计算机中心,下设安徽省工业工程设计院(安徽省医药工程设计院)。
学院开设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图形图像制作、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29个专业,其中 数控技术(导弹炮弹加工技术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引信技术方向)等4个专业为军工特有专业。现有在校高职生6600多人。
学院占地面积2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4.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6亿元;建有校内实训室8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00万元;图书馆藏书57万册;学院拥有 塑胶跑道标准田径运动场和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学院餐厅是“六安市餐饮示范单位”和“安徽省高校餐饮行业先进集体”;学生宿舍设施齐备,实行公寓化管理。
办学30多年来,学院不断总结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加强学生技能和创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显著提升。 学院先后有上百人次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有多个项目代表安徽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获奖。 安徽军工集团四家骨干企业的主要领导均为我院毕业生。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在全国建立了127个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形成了以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为基础、面向全国的就业信息网络。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一直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学院也因此连续多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 根本要求,学院正在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炼办学特色,优化办学基本设施与环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努力把学院建成“校企合作紧密、办学特色鲜明、服务社会有力、示范作用显著”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
学院是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唯一的一所高等职业学院,是全国仅有的两所地方军工院校之一。学院是中央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NIT)培训基地、全国大中专工科学生AutoCAD软件认证项目授权考试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
学院办学基本条件较为完善。建有校内实训室70个,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2436.89万元;图书馆藏书55.06万册;学院拥有塑胶跑道标准田径运动场和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学生餐厅被评为六安市A类餐饮单位;学生宿舍设施齐备,实行公寓化管理。
办学30多年来,学院不断探索总结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努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重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为行业和经济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安徽军工集团四家骨干企业的主要领导均为我院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行市场化以来,我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积累,现已形成一套较成熟的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机制,建立了127家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形成了以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为基础、面向全国的就业信息网络。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一直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学院正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炼办学特色,优化完善办学基本设施与环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努力把学院建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省内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前列、办学特色较为鲜明的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基础部和中专部
现有教师2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60多人,“双师型”教师39人,有外聘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兼职教师50多
人。现有在校高职生6千余人。
学校论坛:
管理工程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现代管理与服务业急需的技能型应用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进一步加速,现代管理和服务业正替代传统制造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现代管理与服务业一线技能人才需求也正替代传统制造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成为就业面最广、需求量最大的就业群体。
我系开设现代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秘(财务文秘)、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等。这些专业均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市场急需的应用型的现代管理与服务类专业。
多年来,我系以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发展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凭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格而规范的教学管理,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途径,我系建立了一支专业学术水平较高,职称年龄梯队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我系目前共有专兼职教师45人,校内专任教师37人,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及以上7人,讲师(经济师)13人,70%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管理工程系建有电子商务实验室、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实训室、会计模拟实训室、物流系统模拟实验室、市场营销综合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验室、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室、工程造价(鲁班算量)软件实训室、建筑材料展示室、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普通话测试站等,基本能满足各专业实验实习及考证需求。同时我系在上海、南京、无锡等地设有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满足学生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及就业的需要。
我系与上海理想人力资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在全院率先开展了“工学交替”实习,部分试点专业学生除在校完成专业课学习以外,还要根据学院安排,到我系校企合作企业进行3-6个月的顶岗实习工作。工学交替工作的开展,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岗位技能水平,对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系在全院各专业系中最早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专业培养计划,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我系设有“国家劳动部电子商务师培训考试基地”、“剑桥办公证书培训基地”、“鲁班算量软件培训基地”等,同时利用劳动部门在我院设立的职业技能签定站,使学生在毕业时,均能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取得相关证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系在 举办的“电子商务师”、“高级推销员”、“物流师”、“外贸单证员”“秘书职业资格”等考证中,参与人员广泛、通过率高,多次受到地方劳动部门表彰。也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系各专业积极实施专业教学模式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学生能力素质不断提高。我系学生在2009年度全国学生市场营销大赛中获全国三等奖,在2009年度全国大学生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中获安徽省赛区三等奖,在2010年举行的安徽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我系派出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代表队和物流技能大赛代表队,分别取得了三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就业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系各专业学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所就业的行业和岗位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院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工程系正以积极的姿态,按照学院“办好、办强、办大”的思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实现“人才强国、人才强省”战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978年安徽省大江机械工业学校创建
1982年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省国防工办分校)、安徽省国防工业干部学校并入(合署)安徽省大江机械工业学校
1976年安徽省国防工办五七干校创建
1978年安徽省国防工办五七干校更名安徽省国防工业干部学校
1997年安徽省大江机械工业学校更名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
2003年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升格为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中共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委员会书记:余嗣元
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
中共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委员会委员、院长:李麟书
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学院教学、科研、财务、就业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财务处、就业办、安徽省工业工程设计院。
中共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副院长:方军山
负责组织、人事、宣传、统战、党校、老干部工作和文明创建工作;负责专业建设、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教学质量工程等工作。分管组织人事处、院工会、各教学系、思政教学部、计算机中心、实训中心。
中共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委员会委员、纪委书记:朱德明
主持学院纪委工作。负责纪检、信访、监察、审计工作;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责学生管理、安全保卫工作。分管纪检监察室、团委、学生处、保卫处,协管就业办。。
中共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委员会委员、副院长:冯伦久
负责招生工作、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后勤保障、计划生育工作;负责对中专各分校的管理工作。分管招生办、中专管理处、总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协管安徽省工业工程设计院。
中共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委员会委员、院长助理:丁守宝
协助院长抓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学院日常教学管理、教研科研和图书情报工作;负责师德教风建设工作。分管教学督导办、教务处、科研处、基础教学部、图书馆,协管各教学系、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
学院发扬军工优良传统,坚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按照“立足国防军工,面向社会,服务区域,办出特色”的办学原则,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毕业生就业安置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学院办学效益不断增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赞誉。学院遵循“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的院训,以“办学上层次、管理上水平、服务上质量、人才上素质、教育出成果”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为安徽国防科技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和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学院是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唯一的一所高等职业学院,是中国仅有的两所地方军工院校之一,学院虽然建立时间不长,但具有区别于其他高职院的显著特色。
一是专业有特色,具有广阔的生源市场和需求市场。学院所设数控加工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模具制造工艺、电气控制技术等专业是学院的“拳头”专业,且大多数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的对口专业。这些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多,适应性广,市场人才需求量大。
二是实践性教学有特色。始终坚持能力本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前身是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具有30年中专办学的经验,一直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自90年代初以来,就在学生中推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制度,即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要拿到两张岗位技能等级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学院在积极探索“订单教育”培养模式,实行了毕业生实习与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受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及其家长的赞誉。
三是推荐就业有特色。学院现是安徽职业院校就业理事单位,除向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推荐毕业生之外,学院与华东、华南人才网以及上海人才交流中心等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毕业生就业网络。该校毕业生推荐就业率达到95%以上,2005年学生一次就业率居全省同类高校第三名。四是利用国防科技工业的行业优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办学手段有特色。学院按照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要求,运用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技术优势,加强了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同时与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站,建立了千兆宽带网,通过宽带网,实现双向交换传输;特别是加强与军工企业和六安地区所在地企业之间的联合,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院专门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安置办公室,建立了80多个稳固的毕业生推荐就业基地,形成了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
学院是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培训与定向就业联盟”会员;是昆山人才市场“昆山技能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是《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理事单位。多年来,学院应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2005年一次就业率高达98%。
学院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曾多次受到省教育厅的表彰,学院2003-2004年度被中国上海人才市场授予“长江三角洲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2004-2005年度被中国上海人才市场授予“长江三角洲学生就业协作网就业工作特色院校”的称号。我院在省内就业单位以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企事业单位和部分由其代管的中央驻皖单位为主。如中国兵器工业第214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安徽国防科技工业第910研究所、航空航天部皖安机械厂、铜陵三佳集团以及安徽军工集团所属的990厂、9374厂、9373厂、9324厂等。省内除了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外,还有海螺集团、江汽集团、天宝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双津集团、合肥汇江贸易公司等等;省外主要面向上海、苏州、昆山等经济发达地区推荐安置就业。如上海锅炉工业公司、上海飞机制造厂、苏州永濡塑胶有限公司、正泰集团、松下电器、富士康集团、宏仁集团、台一铜业集团、南方高科、北大方正集团等。
学院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学院选择用人单位时先派人到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再由用人单位来院召开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该院郑重承诺:凡学院合格毕业生,均由学院推荐就业。
学校毕业生跟踪调查资料显示,学校毕业生中已有68人担任县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涌现出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企业家;约有2500多人担任了中层干部;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生产骨干;许多毕业生在工作中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在科研项目中成果累累,有约280多人次毕业生获得科技发明或技术革新奖;有800多人次分别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和厂级“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优秀党员”等殊荣。尤其在安徽省国防军工系统中,学校毕业生已成为这些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生产骨干,其中有158人担任中层领导职务,有15人担任了厂级领导职务,他们是这些企业的中流砥柱。如安徽省军工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王本和同学、红星机械厂厂长张胜同学,他们在科研项目中成绩突出,曾16次获得科研成果奖。其中,张胜同学一人就获得了6项科研成果,3 项通过国家部级鉴定,获得专利,并投入批量生产,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该同学多次获得厂“十佳青年”、“劳动模范”、合肥市“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并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兵器工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因此人称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是安徽省国防军工系统的“黄埔军校”,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